有意义的书写——写在《众生是佛——李文彬2017书法作品展》前

2018-01-17
柏水
2376

心经全文(69x183cm).jpg

(心经全文 隶书)


  李文彬老师幼即成名,至今已入书道数十载,其作品不仅在巴蜀流布甚广,更广受国内各地收藏者喜爱,甚至漂洋过海到了日、美、欧多国……其书师承蜀中当代名家白允叔先生,而自成一格。近十余年来,其屡次个展大受藏家欢迎,作品几乎都是被一抢而空。

但此次他的书法展展出作品却与以往所有他的个展作品有明显不同:以往他的个展展出作品,主要以各种诗词歌赋为主,而此次他的个展作品绝大部分(百分之九十)都取自佛经,如《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等多部佛教经典。

  他表示,从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创作内容转向以书写佛经,实际上只是他未来创作内容转变的一个开始:近年来,他开始回顾和思考自己的书法生涯,发现虽然参加各种展览和举办个人书法展很多次,但通过自己的书法系统地呈现传统文化却明显缺乏——不是没有,但比较零碎。

  之前的反思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除了呈现自己的书法功力,他还应该通过书法系统地呈现传统文化,通过书法作品让更多人接触到传统文化。他认为,在传统文化相对式微的当代社会,如果能够通过书法作品更多地、更系统地呈现传统文化,那么可以藉由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喜爱而对传统文化发生更大的兴趣,使更多人收获其中的瑰宝。

  也正是因此,李老师计划在未来的个人作品展中,分别系统地呈现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内容。而之所以以佛教文化,以书写佛经内容的方式开头,他表示有个人原因:他一直对佛教文化顶礼有加,并有缘结识了不少高僧大德,并从佛经和佛教文化以及高僧大德的开示中受益良多,比如佛经中的“应无所住”对他的创作影响就很大,使他更不拘泥陈法,力求心书合一,而不求跟风固化,才使得自己总能不断提高,积累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此次书法展上,还将同时呈现一批数月前专程前往云南创作的建水陶上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每一件都是李老师亲笔在陶坯上书写后,由当地知名陶艺师精心刻填烧制而成,件件皆为孤品。这些陶上书法作品,均为茶器,分别为壶、杯、盏及茶饼盒。他表示,将书法与这些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的陶结合,可以让人们在欣赏和使用的过程中,与其呈现的佛经内容更多接触。

  在创作过程中,李老师表示,通过这次系统地书写佛经,他自己也是受益匪浅:在书写过程中,那些内容同时也深深地映入了他的内心,很多平常困扰自己的事情,在书写过程中竟然一扫而空,收获了一份不一样的平静。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他表示,佛教经典流传至今意义非凡,而书写这些经典内容本身,也就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对于书法家李老师而言,这是一次有意义的书写,对于面对它们的收藏者、欣赏者,您是否也能发现不一样的意义呢?

                                              柏水  2017年11月于成都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