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太快,此次廖新松教授南行采风,不知不觉已是第八天。返程路上,车近京昆高速元谋服务区前,突然映入眼帘的“土林”二字让廖先生一下像孩子般兴奋起来:早闻土林大名的他,前年本可前往却失之交臂未能前往,这次一定要去看看。
想象中,如此期待去土林采风的他,到了土林一定会激动得到处拍个不停。但让笔者意外的是:在堪称大自然奇迹、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土林里,廖教授却并未如笔者预想中那么激动,反而像是个悠闲散步、见惯不惊的当地人,走走停停,偶尔才拍张照片,并未如我等在惊讶之余生怕错过美景而连续拍摄耗尽手机电池。
“停!就在这停!”出土林刚开出不远,廖先生却突然叫停车,迅速跳下来对着一处山谷中的小村拍了起来;车在村中小道上刚开出一段,再次被叫停,路边山坡上一片阳光下黄得泛光的土砖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径直小跑着奔过去,以致差点摔了筋斗;开出不过200米,一片层次分明的黄土梯田又把他“抓”下了车……到后来,干脆懒得上车了,徒步在村道上寻找,就好象要在元谋古村落发现元谋猿人一样。
“这些才是我要的!”在土林匆匆一瞥耗时也就半小时,而出得土林在村中小道上却花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终于停下来,看着我们不解的眼神,他终于道出缘由:土林确实美,美的让他也很惊讶,但那只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土林面前,他就是一个游客.
而土林外充满当地风情的村庄,和那些充满历史气息的建筑,甚至一堆随意丢弃的秸秆,都让他感受到了元谋这片古人类曾经栖息的土地上,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远古的古人类已湮没只留下历史的陈迹,而无论断代与否,当下的、也许并非远古元谋人后裔而于当下栖息于元谋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他们的历史却在这里继续书写——这在他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我本就不是一个纯粹的风景画家”,他表示,如果是纯粹的风景画家,可能会对土林里的自然美景动心,从而拍下许多将来要参考的素材,以便再现自然美景。但他创作的是表现的、或者也可能是隐喻的风景,作品中的风景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他要呈现的是某个特定现场中的人的存在——哪怕画面中没有人的形象,但一定有人存在的痕迹(文化或者历史的,显性或隐性的,等等)
在他看来,元谋作为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人类学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当下现场,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人,以及他们在这里、在当下活动的痕迹(哪怕是一堆遗弃路边的秸秆),都是有意义的表现内容。因此,就不难解释为何在土林他显得淡然处之,而进了村子却激动得停不下来。
宋晓松
2015年4月24日于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