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不悟”尤在“法度”

2018-02-27
2774

“执迷不悟”尤在“法度”——书法家李文彬一瞥

  文彬热爱书法,幼年起深得其师大书法家白允叔之精悟,书写工而飘逸,16岁时便成为成都市书法研究会最年轻的会员。诸多的奖项,以及国内外的广泛推崇可以初感文彬书法的魅力。

不惑之年的文彬痴迷书法,字里行间淫浸着米芾的“痴”,点,横,竖,撇,捺,含蓄精准,值得细细品味。文彬为人实在,谦恭的书卷气息让人总觉得是个古人,但他却是来者,终日游荡于笔砚碑帖却又站在时代的审美维度里重构传统。看文彬抽烟写字,拿颗烟也犹如握一杆“狼毫”,逍遥之余,忽地感觉笔墨中有了几许东坡的“放”,洒脱又不不失振奋;文彬的确是逍遥的,与世无争胸中坦荡,看他写字品茶,执杯也犹如提一杆“白云”,笃定清远,显得大度剔透,这难怪其书法作品之中总弥漫着一种脱俗“佛”气。

汪介琦先生曾说文彬“在年少时顿悟”,其实文彬“执迷不悟”,文彬对书法的“痴”让他坚守在书法文本的“法度”已三十余载,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断研习枯燥的书写之道,孜孜不倦,这种超然的定力在当今实属少见,让人翘首以敬。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书法的图像格式被推到当代艺术的前线,而传统文本形式呢?看看周遭,还有几人能执笔否?高科技将现代人的审美欲望已置换成敲击键盘与玩弄鼠标的机械乐趣,这是时代的进步?退步?至少是种失落吧!生物消亡,物种泯灭,人类不免悲叹;人的思想消滞,精神机械,这不仅仅是悲哀了……

于是倍感文彬们的可贵。艺术源于交流的冲动,这使它获得语言的意义,书法作为视觉上的一种抽象的艺术语言,其特殊的传统文本格式,丰富着人们无限的审美欲望与精神享受。文彬的书法很“和谐”,“和谐”是至美——这是灵魂崇高的“法度”——这是文彬的追求,也是世人的希望。

新年伊始,文彬坦言在书法道路上还要在传统的“法度”上更加深刻的“迷”下去。

诚然,“法度”之上鲜活的艺术生命将更加灿烂!

陶晶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

2008年2月18日于城东香荷坊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