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素席”
李文彬是蜀中烹饪大师之子,他并未子承父业,偏要学书法,如今卓然成家。烹饪与书法,风马牛不及,却有异曲同工之处:请看掌勺子与握毛笔,均是手上功夫:细微之处,一点调料,一点勾画,天壤之别。其实,烹饪大师善采天地间上等食材,做出一桌色香味美的好菜;书法名家能熔铸古今大师技法于一炉,挥洒一墙令人叫绝的好字。一个摆出物质盛宴,一个呈上精神大餐;一个满足了口与腹,一个陶醉了眼与心,均有益大众健康,提高民族品位与审美情趣。
如今,文彬又为观众献上一桌“素席”。这是以佛教经典为主题的作品荟萃。笔舞龙蛇,欣赏它书写之妙趣;墨染春秋,细听它汉字在讲经。
安静,请安静。慢些,请慢些。一生能将一两句经典消化吸收,善莫大焉!
火炬与探索
临帖,拜师,读书,观摩,加之日夜苦练,几乎是每一位书法家的成才的必由之路,文彬也不例外。
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不自觉的选择了最好的时机,1978年,12岁,成为书法家白允叔的弟子。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春时节,恢复高考,让中国青少年精神大振,学习之风盛行。语、数、外之类的各学科,老师们忙得不可开交;“书法”尚末热,白老师正值壮年,有充分的精力施教于淘气鬼李文彬,四年授课,基础扎实。16岁的文彬,果然被“书写”得文质彬彬,有幸加入了成都巿书法研究会。在一群白发苍然的书法家中间,他是“娃娃会员”。对“娃娃”,个个老师都毫无保留,乐意指点。勤劳的的小蜜蜂文彬,有了采撷百花之蜜的机会。
12岁,早两年,“四人帮”横行,哪个牛鬼蛇神敢教书法;再晚几年,书法绘画大热了,找个好老师谈何容易。文彬如同为书法而生,天时、地利、人和全占齐了。加之自身努力。焉有不成?
读文彬的作品,读到了扎扎实实的功力;步履稳健的探索。既有“引碑入草”的探索;又有采撷百家的创新,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历史,总会青睐那些勇敢的探索者。
天才的泥土
鲁迅说:“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
文彬是成都巿青少年宫资深书法教师,已辛勤耕耘30多年。如今,“桃李满天下”,是全国青少年书法教育界的名师。从一撇一捺,从一点一横开始,学生要有一分耐心,老师就要有百倍、千倍耐心。耐心磨掉三十多年光阴,学生们荣获的那些金光闪闪的奖杯奖牌,就是对文彬最好的回报。
刚听人说,如今是键盘时代;马上有人驳,键盘都要弃用了,这是触摸屏的天下。不管“键盘”,还是“触摸”,请相信:
毛笔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反而要走向舞台中心;书法,不仅不会式微,反而要发扬光大之!书法,于个人而言,是练气息,熬性子,强体质,助涵养;书法,于国家而言,是续根脉,传文化,追先贤,通古今!如此于个人于国家有利的事业,前程必定辉煌!
文彬,率领众弟子,走在星光大道上。
让我们祝福他不断取得成功。
(谭楷:原《科幻世界》杂志主编,著名作家)